优化营商环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推动跨越发展
近年来,大理经开区高度重视营商环境改善提升工作,抓基础、强服务、重落实,全区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优化,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一
开办企业方面
全面推行“网上办”“掌上办”。依托云南企业开办“一窗通”服务平台,整合企业设立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存缴登记、银行开户等各类开办事项和网上服务资源,实现线上并联审批“一窗通”,做到开办企业“登录一个平台、填报一次信息、后台实时流转、即时回馈信息”。2023年1月1日至5月23日,共指导586户企业通过登录云南市场监管网上办事大厅实行全程“网上办”;指导817户个体工商户通过手机APP或“一部手机办事通”实现全程“掌上办”。
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按照《大理州市场主体(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要求,2017年11月1日起,实行企业住所承诺制。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在市场监管领域推进“一业一证”、“一企一证”、“证照联办”、“一照多址”等改革措施。2018年11月1日起,全区企业名称全面实行自主申报。
全面实行企业注销“一网”服务。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成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实行市场监管、税务、人社、商务、海关等部门注销业务“信息共享、同步指引”,进一步简化企业注销登记程序,简易注销登记公告时间压缩至20天。2023年1月1日至4月26日,全区共办理企业简易注销登记92户。
全面提升市场主体活力。根据州政府下达目标任务及上年度指标完成情况统计,截至2023年5月23日,全区实有市场主体26362户,其中实有企业9050户,个体17312户,注册资金达506.27亿元。2023年新增市场主体690户,其中企业435户,个体255户,注册资金达14.2亿元,全区市场主体培育倍增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努力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更改税控设备“先买后抵”的领用方式,免费向新开办企业发放新税控设备。2021年11月,实现开办企业印章免费刻制;2023年1月1日至5月26日,共为区内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公章2805枚。
二
办理建筑许可方面
优化流程减环节。通过“云南省建设项目规划用地审批系统”“云南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云南省一书三证及规划核实管理系统”等省级审批系统平台实现“一站式”网上审批,“一张表单、一窗受理、一网通办”。规划许可批前公示减少为5个自然日,规委会审查决议缩减为2个工作日撰写,经规委领导审签后即印发公开,取消决议公示时间。
并联审批减时间。将区内11个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纳入云南省投资项目监管平台,建立形成“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工程规划许可阶段”“工程施工许可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并联审批制度,2020年3月起推行“多规合一”。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中,县区级审批建设项目前置材料齐全条件下,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划拨用地)、投资项目审批备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类许可证等多项业务办理共比法定时限减少用时48个工作日,投资项目审批提速率52%,项目审批落地加快。
全程网办增便利。在办理建筑许可的项目上,资料清单、固定格式、平台申报操作手册、经办人员座机电话等信息都是首次一次性告知(告知方式包括电子邮件、U盘拷贝、纸质等,业主多种方式自选)。行政审批基本环节由原来的的受理、审查、审批、决定、送达五个环节精简为窗口受理、负责人审批两环节,最大限度精简办事程序,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推动数据共享,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
三
水电气方面
对于在本区需要用水、用电、用气的企业,积极帮助其与水务局,电气公司联系,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四
财产登记方面
设置“一窗受理”窗口。实行一窗受理收一套资料,并行办理房产交易、完税、不动产转移(含买卖、赠予、法院判决)登记及收费事项。实现不动产与税务部门数据共享及联动配合,购房当事人缴纳税费后由税务系统推送数据至不动产登记系统,办事群众只需一个窗口等候可全程办结。
压缩办理时限。根据营商环境整改要求及大理市不动产中心要求,大理经开区于2021年10月起,将不动产转移登记压缩至2个工作日办结,不动产抵押登记压缩至1个工作日办结,抵押注销、不动产查封、解封登记即时办结。
大部分业务最多跑一次。不动产登记所需办事指南及申请材料表格均已在网上公示,可下载后直接填报,无需到不动产窗口申领。
积极开展预告登记业务。为保障购房户及按揭抵押银行等企业的权利,避免开发商因债务纠纷造成的不动产查封,以大理“迪华.苍洱小苑”项目为试点,推行不动产预告登记及预告抵押登记。
开展“交房即交证”业务。2022年3月在“大华锦绣华城4号地块”、“万科十三月”项目大力推行交房即交证业务,由地产方在交付现场收集全款付清的业主资料并交到窗口办理,全程业主无需到窗口进行登记。截至2023年5月24日,共办理“大华锦绣华城4号地块”项目不动产证书45本,“万科十三月”项目不动产证书200本。
五
纳税方面
按需办理。区税务局根据辖区纳税人用票需求(首次购票时间均控制在0.2工作日内),对新开办企业首次可购发票数量,按最高可申领数做首次票种核定,并及时通知纳税人合理预判使用发票量,及时做好增量、增限工作,最大程度满足企业购票需求。
纳税缴费便利化。加强智能办税服务厅、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厅建设,切实提高自助办税终端服务能力,拓宽线下服务渠道。根据办税群体多元化特点办税厅设立绿色窗口、应急窗口,招募10名体验师和两名志愿者作为税收志愿者加为导税团队提供重要补充力量,并为特殊群体提供“一对一”定制服务,确保系统操作、业务流程顺畅、标准要求统一。
采取导税“1+1”服务。办税厅配备导税团队,及时准确辅导纳税人办理相关业务,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与提升纳税人满意度、“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新机构 新服务 新形象”专项活动等相关工作措施结合起来统筹推进。
优化涉税事项办理流程。简化税务注销办理的资料和流程,设置注销业务专门服务窗口,提供“套餐式”服务,实行“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即时办结、窗口出件”的“套餐式”服务模式,对简易注销的即时办结。
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税收政策业务培训,将政策宣传辅导到位、落实到位,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与企业沟通,降低政策盲区,通过多种方式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的深入到户,“面对面”送政策上门,深入了解纳税人诉求和意见建议,“实打实”解决纳税人实际困难,切实打通减税降费“最后一公里”。
六
跨境贸易方面
按照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意见,2022年税务部门办理正常出口退税的平均时间压缩至6个工作日内。
七
信贷方面
按照州、市统一安排,积极对接协调区内金融机构,为辖区内中小型生产企业解决流动资金困难问题,使其正常生产经营发展。
八
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充分利用“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继续加大知识产权工作的宣传力度,提升全民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意识,营造提升人人尊重知识产权意识,营造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局面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进企业服务活动,积极推进辖区专利信息检索分析系统运用,指导企业进行商标和专利的申请注册。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展知识产权“铁拳”行动、知识产权执法保护行动等工作,畅通投诉举报通道,加大侵权行为惩戒力度,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
提升申请便利度。积极配合州市场监管局做好宣传和指导服务工作。
九
劳动力市场监管方面
保持欠薪维权渠道畅通。为确保劳动者投诉“有门”、投诉“有果”,始终保持欠薪举报投诉渠道畅通。目前,全区共有七种欠薪维权渠道:一是现场投诉,二是劳动保障监察电话投诉,三是12333平台投诉,四是国办平台投诉,五是12345政务热线投诉,六是司法部门投诉,七是行业主管部门投诉。
开展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深入企业宣传《劳动合同法》《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明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引导企业与员工通过理性合法的正当渠道表达利益要求,维护和谐劳动关系,营造良好用工环境。
及时办理劳动纠纷案件。自2023年1月起,区劳动监察大队共接待、处理各类劳动监察举报、投诉、咨询等案件821件,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约4770.67万元,涉及劳动者3546人。按照劳动保障有关法律法规,对企业违法行为责令改正,暂不予以处罚,对未达成调解或拒绝调解的用人单位,坚持依法办案、依法维权,对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加强侦办移送和查处工作。
十
政务服务方面
积极推广应用政务服务系统。动态调整部门和事项要素,提高事项受理率、通过率和办结率,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目前,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承接完善发布事项321项,完善率达100%。截至2023年4月 ,实体大厅办件304279件,咨询28359件,省平台办件 25209 件,“好差评”有效评价25177条,评价率 99.87%,满意率 100%。
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针对老、弱、病、残、孕、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制定出台特殊群体服务细则,设置6个“红色帮办代办窗口”和13个“绿色通道”服务窗口,将进驻政务服务大厅387项事项纳入服务范围,由一楼咨询台接待员为特殊群体办事群众提供咨询、引导、表格代填代写、资料免费复印、领办等服务。为解决“群众进门容易办事难”的现状,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办不成事”受理窗口,安排专人负责接件、受理工作,建立工作台账,及时解决企业群众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完善惠企政策直达市场主体机制。协助配合企业各项审批工作,加大企业挂钩服务力度,建立企业工作联系群,持续完善政企沟通联系机制。积极开展银企共建活动,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组织企业申报项目,落实扶持政策。大力培育中小企业,推进“小升规”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实行奖励,增强入规动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为企业落地营造好的环境,积极配合企业完成环评,保障企业项目的建设进度,协助企业尽早投产,形成新增量。
来源:国家级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
编辑:施晓倩
责编:李婧
终审:苏建东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京津冀餐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