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朱标的英年早逝确实是给大明王朝以及朱元璋带来很大的打击,这才有了朱元璋后来大肆屠杀开国功臣的暴君形象。凡事都有两面性,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是为了给“皇太孙”顺利接班,但它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当朱允炆登基后进行削藩时,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并取得最后的胜利。观景假设太子朱标当年没有早逝,那么又会是一番什么样的结局呢?
(资料图)
朱标画像插图朱标的太子之位名正言顺,深得众人爱戴
太子朱标是在朱元璋的宠爱之下长大的,从小就得到名师宋濂的教导,朱元璋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成为一代旷世明君。长大后的朱标为人宽厚仁慈,不但深得弟弟们的爱戴,同时也得到朝廷大臣和老百姓的认可,这一切都为朱标登上帝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而朱标的英年早逝,则彻底打乱了朱元璋的部署。之后的朱元璋在还有众多皇子的情况之下,竟然选择了让皇太孙朱允炆来继承皇位。他的这个决定要说众多的皇子没有意见那是假的,但迫于朱元璋的威严,这些皇子只能把心里的不快给掩藏起来。
朱元璋画像插图朱允炆登基后,害怕他的叔叔们起来造反,于是进行了过激的削藩政策,朱棣就是抓住这一点有了借口起兵造反。那么,假设朱标登基继承帝位,这么多兄弟对他虎视眈眈,他会不会也想朱允炆一样进行削藩呢?答案是肯定的,但他不会大刀阔斧的把这些藩王一撸到底,而会采取比较柔和的削藩政策,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他这个众望所归的大哥。
朱标不死,登基后执政手腕也会比朱允炆高
朱允炆被赶下帝位,最主要的是他实行了过激的削藩政策,他的叔叔们接二连三地被扳倒,这才让朱棣铤而走险反对朱允炆。如果朱允炆能在休养生息之后,再找一个合适的时间进行循序渐进的削藩,其结局也许将是另外一个结果。
朱允炆剧照当时朱允炆身边的大臣齐泰、黄子澄等人都是没有顾全大局之人,他们建议朱允炆采取激进的削藩政策,这才有了朱棣万般无奈之下所发起的“靖难之役”。
如果朱标登基称帝,他一样也会进行削藩,这是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个主要方式。朱标身边的治世能臣还是非常多的,他们肯定能给出一个合理的循序渐进式的削藩政策给朱标。最重要的是以朱标宽厚仁慈的性格,他对这些藩王采取恩威兼施的方式进行削藩,效果肯定要比朱允炆采取过激的削藩政策要好很多。
朱允炆剧照朱标不死,身边会有很多能臣武将忠心辅佐他
太子朱标的人格魅力毋容置疑,他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对朱元璋也有很多的帮助。例如每次朱元璋亲征后,太子朱标都是在京城监国,朱元璋会让朝中的左右丞相以及朝中大臣们协助他工作。朱元璋的目的非常简单,第一就是要锻炼他;第二就是想让朝中这些大臣们和太子“打成一片”。
后来朱元璋还让常遇春的女儿嫁给朱标,这样一来就直接让明朝两大名将(常遇春、蓝玉)和太子朱标成为了亲戚关系。试想一下有如此多武力爆棚的武将和治世文臣辅佐,其他皇子有谁敢不服,就算有不服的,朱标也完全有能力拿他开刀。
朱元璋剧照最重要的一点,朱标的存在能让许多明朝的开国功臣可以幸免于难
到了朱允炆登基称帝后,明朝的开国功臣所剩无几,有的也都是平庸之辈,那些功勋显赫的肱股之臣几乎都被朱元璋屠杀殆尽。这些开国功臣被杀,有很多是发生在太子朱标死后。朱标死后,朱元璋并没有选择要把皇位传给其他皇子,而是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此后就开始为朱允炆登基称帝进行所谓的“拔刺”行动。
如果朱标没有早死,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朱元璋为他选好的辅佐之臣是不会被杀的。因为以朱标的能力完全有能力驾驭这些功勋显赫的大臣们。而朱标有这些能人的忠心辅佐,根本就不怕其他藩王造反。
朱棣画像插图卧龙说:
终上所述,朱标如果没有英年早逝,在他登基称帝后,四方藩王对他只能是臣服这条路可以走。就连雄才大略的朱棣也只能仰天长啸:“既生瑜何生亮?”来排解胸中的闷死,那么靖难之役就不可能再发生了。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京津冀餐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